【文化评析】让千年简牍重焕光彩
创始人
2024-12-18 19:01:22
0

  【文化评析】

  作者:纪博

  中央广电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第二季近日开播,在网上引发热议。竹木载春秋,文脉贯古今。简牍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书写载体,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学术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已发现超30万枚简牍,2012至2023年全国各地出土简牍约8.43万枚。简牍大量集中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简牍保护修复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简牍保护是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责任。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简牍保护是一项技术活。发掘、清淤、编号、揭剥、清洗、绑夹、脱色、脱水、点交入库等环节,无一不考验着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脱色、脱水环节要求从业者掌握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对药剂的种类、剂量、操作程序等不能有丝毫马虎。不同时代、地区、环境、材质、形制的简牍材料,对保护的技术方案要求千差万别。比如,对于“饱水竹简”应采用“脱水定形”技术,对于“干缩竹简”则应采用“润胀复形”技术。

  简牍保护还是一项耐心活。这一“冷门绝学”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简牍修复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单位。仅是把一枚枚历经千年挤压的简牍揭剥开来就极为不易。在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整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有时一天平均揭剥不到10枚竹简,每揭剥一枚就差不多要花费一个小时。

  当前,得益于各地文保单位的坚持,我国简牍保护工作成就显著,不过仍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一方面,不少存量简牍仍“排队”等待修复保护;另一方面,考古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出土的简牍,而目前专门从事简牍修复保护的人才仍存在缺口。此外,简牍的保护修复和整理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段仍要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断探索。

  加强简牍保护,离不开多方协同。一是加强与简牍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材料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开展简牍变色机理、简牍脱水材料、简牍保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加大对简牍保护的支持与投入。如在政策、经费、专业设备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推动制定和完善科学统一的保护标准体系。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简牍保护修复人才梯队建设,改善简牍保护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顺畅职业发展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期待凭借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智慧和双手,让更多简牍走进大众视野,绽放时代光彩。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8日 03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重庆忠县:红杉碧水交相辉映 景... 图为红杉林与碧水交相辉,景美如画。赵军 摄图为红杉林与碧水交相辉映,景美如画。赵军 摄图为红杉林与碧...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