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70年 川藏公路大桥飞架成通途
创始人
2024-12-29 17:09:44
0

  中新社昌都12月29日电 题:通车70年 川藏公路大桥飞架成通途

  作者 江飞波 赵朗 王利文 李江宁

  “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坐车从成都到巴塘,顺利的话要一个星期。”近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巴塘分局工作人员伍加智向中新社记者讲述川藏公路之变。

  今年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简称“两路”)通车70周年。数十年间,连接四川、西藏两地的川藏公路诸多路段桥梁都历经数次“迭代升级”,川藏公路已成通途。

图为12月21日,川藏交界金沙江上的数代桥梁。(无人机画面)薛蒂 摄

  金沙江是川藏公路知名的游客“打卡”点之一,在桥梁中间位置有“西藏界”和“四川界”标识,不少进出藏游客都会在此拍照留影。

  伍加智介绍说,自己是“路二代”,父亲伍祥楷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修建川藏公路,“我是1987年参加工作,那时从成都出发第一天可以到雅安,第二天翻二郎山,随后还要翻折多山、剪子弯山、海子山等等。”他说,那时车辆动力弱,很多时候翻山走不动,乘客要集体下来推车,遇到塌方和冰雪,堵在路上是常态。

  “现在很多地方都通了隧道,高速公路也修到康定,要是赶时间不看风景的话,从成都出发,一天就能过金沙江进藏。”伍加智说,现在金沙江上第三、第四代两座大桥并立,均可通行。其中最新的第四代大桥荷载等级达到公路Ⅰ级,早已告别了自驾车限行政策。

图为12月19日,川藏公路,横亘在怒江峡谷两端间的怒江大桥。(无人机画面)薛蒂 摄

  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境内的怒江大桥上,经常有过往的汽车驾驶员在过桥时鸣笛,声音回荡在峡谷中,这是在向曾经建设及守护这段天险路段的战士致敬。

  由通车隧道改建而成的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负责人曾剑川介绍说,怒江峡谷险峻,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开路建桥难如登天,当时的筑路人员在悬崖峭壁上生生凿出一条通道。他说,第一代怒江大桥是钢架桥,第二代更迭为混凝土拱桥。2018年,通行能力、承载能力更强的第三代怒江大桥投入使用,怒江峡谷路段通行能力大为提升。

川藏公路西藏波密段昔日的“通麦天险”路段如今已被大桥及隧道取代,图为12月18日,迫龙沟特大桥与帕隆藏布江。(无人机画面)中新社记者 赵凛松 摄

  西藏波密县境内十余公里的通麦路段曾被称为“通麦天险”,飞石、泥石流、塌方等灾害频发,过去是川藏公路最危险的路段之一。

  62岁的波密县居民益西四郎回忆,通麦老桥毁于2000年的一场大水,此后,有段时间河道两边架起了钢索,人员走川藏线需要溜索过河才能通过。

  “川藏线断了,车辆只能绕行昌都、那曲,后面修了桥,能过车辆了,但那个桥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益西四郎说,那时如果车辆货物过重,需要卸货分多次运输,如此,堵车便成了通麦常态。

  在他的印象中,川藏公路一直在改造升级,到2010年前后,西藏公路升级速度加快。2013年10月,从波密县扎木镇到墨脱的公路建成通车;2016年4月,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的全面建成通车,102隧道、飞石崖隧道以及通麦大桥等组成的“五隧两桥”穿山跨河,取代了原有危险难行的路段。

  来自陕西延安的骑行爱好者高新宇10年前首次骑行川藏公路。他说,再度骑行川藏公路,最大的感受是路更好了,“很多地方通了隧道,大桥替代了小桥。以前骑盘山路非常艰苦,现在川藏线上盘山路少了很多,可以说非常通畅”。(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西宁迎来2025年首场降雪 1月4日,西宁市民众在雪中跑步。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1月4日,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雪。中新社记者 马...
2024年我国全年地震灾害损失...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2024年度地震活动盘点”。2024年,我国全年地...
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 1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演职人员进行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会客厅”吸引...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村的“大吴会客厅”吸引村民游客休闲游玩。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潮州,大吴...
200余件伊朗精美文物在新疆展...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
湖北襄阳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   中新网襄阳1月10日电 (张倩龙)连日来召开的襄阳市两会上,实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工程、高水平推动...
重庆忠县:红杉碧水交相辉映 景... 图为红杉林与碧水交相辉,景美如画。赵军 摄图为红杉林与碧水交相辉映,景美如画。赵军 摄图为红杉林与碧...
跨年夜:长沙造雪狂欢迎接202... 12月31日晚,长沙文和友举办了一场怀旧跨年活动,现场通过20世纪80年代的歌舞表演伴随着人工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