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I面试的效率优势与人类情感洞察力相结合——
遭遇AI面试:你“脱敏”了吗
点开链接,一个身着职业装的虚拟人形象出现在屏幕上,调试完设备,它开始提问:“请介绍一段你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请分享一段你学习新知识的经历”……每个问题后,面试者有30秒思考时间,之后开始录制回答视频,答题时间两三分钟,红色的倒计时标志在画面上方闪烁。
2024年秋招期间,不少应届毕业生遭遇了AI面试官。猎聘2024年10月发布的《AI面试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近一年企业在猎聘·Doris上创建AI面试的次数同比增长448.2%,越来越多企业将招人的“一面”交给了AI。
对众多应届毕业生而言,AI 面试成为求职路上的一道新关卡。应届毕业生如何更好地应对AI 面试,叩开理想工作的大门?
遇上AI面试官
第一次面对AI面试官时,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和金梅有些紧张,AI面试官读了一遍问题,告诉她有30秒的时间思考,之后开始倒计时。
时间有限,和金梅来不及仔细思考,回答得磕磕绊绊。30分钟后,AI面试结束了,她感觉自己发挥得不太好,“每个问题只有2-3分钟时间作答,只有一次录制机会,网络也断断续续的”。
第一次和AI面试官面对面,和金梅感到有些不自在。她感到,“线下面试可以看得见表情、神态,言谈举止都比较自然,可以有更好的互动。但和AI沟通没有这种感觉”。
除了受到网络环境、设备的影响,不少应届毕业生经历AI面试时,感到“尴尬”“无互动感”“题目模板化”。
虽然AI面试官面带微笑,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张子凡(化名)第一次参加AI面试时,还是感到不舒服,“AI大多数时候表情都一样,没有真正的互动”。问题基本是“擅长什么”“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等。他认为,这些问题原创性较低,“回答也有模板可以参考”。
香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贾逸飞同样感到AI面试“缺少互动和对话感”,“就像自己对自己说话”。在面对AI面试官时,“你不能回答设定问题以外的内容。面对真实考官,如果你觉得问题有难度或者不想回答,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但面对AI你只能正面回答具体问题”。
也有同学对AI面试有不同体验。在山东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王衫(化名)觉得AI面试会让她更放松,“因为是机器人,不会追问太多问题”。
和金梅认为,这种线上标准化的招聘流程比较节省时间。“通过AI面试,企业能对我进行初步了解,相较于线下面试,AI面试能节省时间等成本。”
为了更好地应对AI面试,和金梅认真地做了攻略,了解AI会问到哪些问题,围绕问题提前练习怎么回答,几场AI面试下来,她变得游刃有余。“习惯了,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紧张,更放松。”和金梅参加了3次AI面试,都顺利通过。
AI面试为何火热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于坤认为,AI面试被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用人方在招聘过程中对面试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于坤解释,随着AI技术不断提升,AI面试官除了能够对应聘者的语言表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还能更加准确地捕捉应聘者表达方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重要信息,从而作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判断。
“相比真人面试官,AI面试官的标准更为一致,可以有效避免真人面试官的主观偏颇。同时,AI面试官的工作不受时空限制,没有体力和情绪疲劳,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效率更高。”于坤说。
在“招人”这件事情上,AI真的可靠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指出,AI虽然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
“AI在处理大规模、标准化的数据时具有较高可靠性,可以快速筛选候选人,排除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但我们更需要AI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而不仅是匹配‘符合最低标准’的候选人。”沈阳表示,人才的潜力和软技能,如领导力、情商、学习能力等,都难以通过算法量化,而这些恰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同时,训练AI的模型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可能导致旧有偏见的固化,忽略新兴领域对人才多样性和创新能力的需求。
对于AI面试官的“死板”和“模板化”问题,沈阳分析说,这表面上似乎源于技术尚未成熟,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涉及技术设计、商业逻辑与人性需求之间的矛盾。
“AI面试官的设计初衷是高效筛选候选人,而非提供‘人性化’的互动体验。算法的核心目标在于优化招聘过程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它的关注点集中在硬性条件匹配、标准化评估与过滤机制上。这种设计导致对复杂、细腻的人类情感和非线性回答的忽视。”沈阳说。
沈阳提醒,AI面试的广泛应用带来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数据偏见、技术滥用与隐私风险、技术依赖等。未来提高AI面试水准,需要在效率提升与人性化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将AI的效率优势与人类情感洞察力相结合,真正实现技术与人性的双向赋能。
“人机协作”凸显自身优势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加得心应手地与AI面试官对话,不少高校上线AI模拟面试指导。
202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自主开发设计的智慧职业发展中心平台正式上线,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进行AI面试(模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面试场景,与AI面试官进行一对一面试训练,结束后可以查看AI生成的多维面试报告,进行复盘。”于坤介绍。
对于毕业生提及AI面试时的尴尬、不自在等问题,于坤认为,通过大量练习,同学们可以对这种新的面试形式“脱敏”,进而更加关注面试本身。可以在互动内容、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情绪情感、声音声调等方面,尽可能呈现出更好的自己。
沈阳建议,面对AI面试官,大学生不仅需要展现自身能力,还需要理解AI的工作逻辑,运用“人机协作”思维,勇于迎接挑战,稳定发挥自身优势。
他表示,AI面试官通常遵循标准化的逻辑和评价体系,了解这些规则是与其沟通的第一步。此外,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利用AI工具协助提升自我,比如利用AI工具优化简历,突出岗位相关性。“大学生们还要了解,AI面试官通常更注重文字和语音,大学生可以作一些调整,比如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语气,展示自信与适应能力,让AI通过语音分析感知到你情绪的稳定性”。
他认为,AI尚无法全面感知人的情感、价值观和软技能,大学生在回答时不仅要描述技能,更要表达自己的动机与价值观。此外,在对话时应保持冷静,掌握时间节奏。“AI解析回答通常需要短暂的时间,在每段回答后稍作停顿,可以给AI更多分析时间,同时展现出自己的从容。”
“在这场人与机器的博弈中,胜出者不是工具本身,而是能够驾驭工具、赋予其人性化价值的人。”沈阳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黄晓颖 记者 黄冲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