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车”驶上“智慧路”(“融”观中国)
——“展望‘自动驾驶’”系列报道(下)
本系列报道刊发以来,不少读者提问。比如:车里没人,从停车场出来怎么缴费?自动驾驶汽车违章了怎么处理?自动驾驶汽车会不会像电影中演的那样,被“远程控制”造成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其实代表了公众的三种关切,即便利问题、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不只是“智能技术接管方向盘”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完备的法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基础建设“软硬结合”
针对读者们提出的问题,记者又进行了采访。
在北京亦庄某停车场,记者搭乘一辆停放于此的无人驾驶汽车。停车场收费每小时8元,车辆到达出口时,ETC支付系统自动响应,缴费4元。前方横杆打开后,汽车迅速反应,不出3秒就驶出停车场。
记者发现,一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场,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都已经支持ETC支付。这意味着,将来这些场景落地自动驾驶时,收费应该不是问题。不过,许多小型停车场以及道路旁边的收费停车区并不支持ETC支付,将来仍需统筹解决。
关于自动驾驶违章问题,记者咨询了在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刘丹。她表示,目前交通违章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处罚,但由于自动驾驶无需人类操作,常见的暂扣或吊销驾驶证处罚可能不适用。但汽车运营者或所有者可能会面临相应的罚款、限制运营等处罚。“将来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应该会出台。”刘丹说。
至于会否出现自动驾驶汽车被“远程控制”影响安全的问题,小马智行副总裁、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表示,这个问题业界都在考虑,各家企业有不同的安全保障方案。“就拿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来说,‘操控大脑’就在汽车本身,以避免远程中控系统对汽车实行绝对操控的情况。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国家和行业也会制定统一标准,以保证行车安全。”
不论是建设城市道路、安装ETC设备,还是设计“汽车大脑”、制定法律法规,推动自动驾驶加快落地,都需要“软硬结合”。
目前,中国在自动驾驶基础建设方面,已经在试点地区初步实现了系统化。
在“硬”的方面,许多道路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通信网络、安装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相当于给车和路装上“眼睛”和“嘴巴”。比如,为了让“聪明车”自在行驶,武汉已建成191公里“智慧路”和1312亩封闭测试场,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379公里,辐射全市近四分之一面积。智慧物流、智慧环卫、无人公交、无人的士……多种自动驾驶场景已在武汉落地。
在“软”的方面,各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稳步推进。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很多地方还开展了自动驾驶“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我们努力支持技术创新发展,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稳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
产业应用“大小兼顾”
在一般用户眼中,自动驾驶的场景主要集中在私家“小车”上。其实,货车乃至高铁等“大车”,一样广泛应用着自动驾驶技术。
目前,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创新技术重塑物流运输产业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上的智慧重卡、港口上自动驾驶集卡,已经完成技术验证的初始阶段,逐步开始大规模商业应用。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助力下,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参与交通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的百余家创新主体投入自动驾驶货车约为1000辆,有约20个港口落地实施了自动驾驶的集卡。
“相对于城市道路,高速路路况相对简单,物流卡车在技术上实现无人驾驶的难度较小。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定,仍需有人盯在车上,以充分保障安全。”张宁表示,当重卡切换到了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将方向盘交给“汽车大脑”时,也就意味着驾驶员变身为安全员,只需坐在车上监管,智慧重卡便会根据实时路况减速、避让或变道。
除了无人驾驶货车,高铁也在不断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京张高铁,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全球首个实现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的高速铁路。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依托自动驾驶系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从制动到停车,停准误差在10厘米内。”国铁北京局怀柔北机务段京张车队党支部书记王海涛说。
如此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背后是一套精密复杂的支撑系统。据介绍,京张高铁上的智能动车组全车布有2000多个监测点,对自身状态全面监控。与此同时,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完成运营、调度、维护、应急等各项工作。管理者还可以对全线每一座桥梁、每一米钢轨、每一段路基进行全天候监测,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都能实时掌握。
发展布局“以点带面”
构建自动驾驶这个“系统工程”,主要抓手是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即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从发展现状来看,各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搭建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应用,尚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主要依托工信部等部门设置的前期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区域的建设基础,以此实现“以点带面”。根据2024年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目前,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联通智网科技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逐渐形成以车、路、云、网、图、安全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在规模化商业应用中,构建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把数字空间护好,智能出行才会更加安全、智能与高效。
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通过统一的架构设计,推动城市级建设、城市群“连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碎片化、烟囱式”的“单点”部署,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应用实践。相关协同工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明确“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建设运营主体,探索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商业模式。
“未来,我们还将完善标准法规,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修订,建立健全高级别自动驾驶监管制度,加快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本报记者 卢泽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