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宾北京共论提升自然博物馆吸引力
创始人
2024-11-26 23:22:53
0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吕少威) “自然博物馆对于教育、科普、保护环境以及灵感启迪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一个能把自然、文化、艺术等结合在一起的场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尼古拉·克莱顿26日说。

  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科技创新与自然科学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当天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博物馆功能创新”为主题,中外嘉宾围绕自然博物馆的理论探索、实践创新、功能拓展完善以及管理体系革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表示,博物馆是连接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依托,也是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平台。

  但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指出,博物馆如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许多年轻人奉行“宅文化”,大自然和博物馆对这些人的吸引力显得不足。同时,一些传统博物馆运营存在效率低、无法跟上数字化步伐等问题。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展示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认为,收藏是自然博物馆存在的根本,尤其是珍稀物种的收藏,同时藏品还要体现全球性和在地性。

  孟庆金提到,自然博物馆要基于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增强跨学科展示,提升观众科学思维;要注重自然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的融合发展;要注重展览内容的故事性叙事与展品的深度诠释;要将收藏、研究、展示透明化,打破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高墙”。

  “当前,有关自然科学的表达就是要用一种以当代视觉和文化体系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我们的研究发现。”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校长、森根堡自然博物馆原馆长布丽吉特·弗兰曾表示,视觉文化是自然博物馆展陈方式固有的组成部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历史、美学,这些都是需要挖掘的宝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独特性。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可视化须齐头并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展陈设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徐星表示,要巧用新媒介、新形式进行多元传播。同时,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入,改变了传统的展陈方式,大大提升了观众的游览体验。

  “未来,我们的博物馆依然要做好收藏、展陈、教育和研究,同时强化社交功能,还要提高效率,用好反映时代特征的技术、手段、方法,让博物馆惠及更多人群。”徐星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新春见闻)江西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的馅料十分丰富,包含五花肉、胡萝卜、虾米、油豆腐、大蒜等。熊锦阳 摄厨师正在清洗芋头。熊锦阳...
广西梧州民众起早观日出 迎新年... 1月1日,广西梧州市白云山公园,市民、游客观看日出,共迎新年第一缕阳光。何华文 摄1月1日,广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