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游如何接住“银发流量”
创始人
2024-12-20 11:55:23
0

  【新闻随笔】

  作者:李晓

  寒冬已至,不少北方老人又赶赴南方开启旅居生活。旅居养老的一种新趋势——县域游也在悄然兴起。数据显示,今年老年人群选择去县域旅居的订单量比2023年增长近两成,如云南弥勒市订单量同比增长162%。县域何以成为老年群体旅居“新宠”?如何在细分领域回应养老诉求,接住这波“银发流量”?

  与普通的“到此一游”式旅行不同,旅居讲究暂时居住,少则10多天,多则数月。我国老龄人群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新一代”老年人身体相对硬朗,空闲时间充足,经济条件较好,具有更新的消费理念。《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显示,2024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游客总计11.9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中老年游客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客源,旅居、康养等服务产业前景广阔。可以说,老年群体具有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并在品质特色、性价比等方面具有一定个性化要求。

  伴随“奔县游”的风尚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许多县城以其便捷的交通设施,集吃、住、行、购于一体的配套服务,以及独特宜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积淀,提升了吸引力与魅力值。为了适应“冬南夏北”的旅居养老模式,一些县城也在康养、医疗以及其他适老化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老年群体的体验。比如,云南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力求以差异化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当前旅游消费市场来看,一方面,亟待释放的消费需求日渐凸显;另一方面,更具品质的旅居服务不断发展。当供给与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小县城也可盘活更多资源,让消费场景在不同空间内得以拓展与延伸。这不仅能够为当地文旅市场引入活水,还可带动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在多个环节衍生出新的内需市场。长远来看,这些都可成为激活消费、促进市场良性循环的有效举措,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银发流量”如潮水般涌来,县城如何迎接好这轮机遇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客观地说,不少地方对“旅”的投入较多,但在“居”和“养”方面还需长远考虑。比如,当大量老年人涌入一些小城长期生活,其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承载量能否与之匹配?北方老人能否适应南方的饮食、风俗以及社交方式,克服水土不服的障碍,实现“享老”的初衷?老年人一旦遇到身体不适、外出就医,应急保障措施能否及时到位?类似问题都是“奔县游”红火背后亟待冷静思考的内容。

  对于县域旅居地而言,要接住“银发流量”,不妨以诚心为底色,以务实为内功,让工作“里面兼具”。比如,完善出行、就餐等基础服务,让老年人住得安心;以有效得当的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各服务环节……总之,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才是旅居养老的最佳打开方式,这也是决定小城能否在多维竞争的环境中“以小博大”、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光明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新春见闻)江西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的馅料十分丰富,包含五花肉、胡萝卜、虾米、油豆腐、大蒜等。熊锦阳 摄厨师正在清洗芋头。熊锦阳...
民众在“上海之巅”迎接2025... 1月1日清晨,民众怀着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在上海中心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迎接2025年第一缕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