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共同撰写“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新书面世
创始人
2024-12-02 18:09:32
0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应妮)“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新书座谈会1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海内外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会。

  为体现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现象、理论与方法的多个侧面,主动开展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中外学者共同撰写了“跨文化中国学丛书”。这套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民俗文化研究”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丝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项目的成果。在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的鼎力支持下,“跨文化中国学丛书”中的陈方正《毁灭与新生——现代化比较研究》、王一川《心性现实主义论稿》、陈越光《见证真诚——公益思想与实践的跨文化建构》、程正民《小说的诗性世界——跨文化中俄小说研究》和巴得胜著、董晓萍译《跨文化研究新模式——中国现代化之路》五部新书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第一辑新书座谈会现场。 商务印书馆供图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在致辞中指出跨文化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都是中国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的出版得风气之先,令人眼前一亮。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宁教授在线上致辞中说,“如何从汉语语言文字的事实出发,又能吸收国外研究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前沿成果?”经过与乐黛云先生的讨论,她认识到“我们具有了多文化共存的视野,在传统文字训诂学的转型和创新的实践中,在维护汉语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跨文化之桥,深入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中去。”

  作为丛书主编之一,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文化书院40年的发展史,“跨文化”和“中国学”这两个概念在中国都是由中国文化书院的前辈汤一介、乐黛云、梁从诫、庞朴等人率先提出和倡导的。他们始终立足于往前走的中国文化本位。在此基础上,“跨文化中国学丛书”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以最大包容和最高统一为文化指向的,它背后有着深深的理性关切,即如何发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世界文化的共通性。

  丛书主编之一、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在视频发言中指出,中国的跨文化学自1995年创立以来,经历了初期、成熟期、跨文化新学科的诞生、跨文化中国学凸显这四期。她还提出11个标志性事件,包括1995年汤一介和乐黛云教授开启中法跨文化对话、2016年跨文化学新学科发生地落地中国——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创立等,最后她强调“跨文化中国学丛书”的出版象征跨文化新学科在中国的长足发展,堪称第11个标志性事件。

  会议由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和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新春见闻)江西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的馅料十分丰富,包含五花肉、胡萝卜、虾米、油豆腐、大蒜等。熊锦阳 摄厨师正在清洗芋头。熊锦阳...
广西梧州民众起早观日出 迎新年... 1月1日,广西梧州市白云山公园,市民、游客观看日出,共迎新年第一缕阳光。何华文 摄1月1日,广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