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清华师生在梅园共同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创始人
2024-12-04 22:25:41
0

  中新社台北12月4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4日前往新竹清华大学交流参访,两岸清华师生还共赴新竹清华校园内的梅园,拜谒、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今天,一进新竹清华的校门我就知道自己是回家了,体会到了‘人间团聚乐,身外总云轻’的激动和欣喜。全体清华人是一家,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行动,是事实。”大陆师生团团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致辞时细数两校渊源,并指出“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清华有着天然的骨肉亲情,还有共同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他一生为清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两岸清华的治学理念和育人传统。

12月4日上午,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到新竹清华大学参访交流。图为北京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右)和新竹清华大学资深副校长戴念华(左)。(马英九文教基金会供图)

  梅贻琦1931年至1948年在北京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又筹建了新竹清华大学并于1955年至1962年担任校长,被广大清华学子尊称为“永远的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病逝,安葬于新竹清华校园内的山坡上,墓园以其姓氏命名为“梅园”,栽种了200多株梅树,每年岁末花季梅花盛放,成为台湾著名的赏梅胜地,民众到此赏花亦追念梅校长。

  大陆师生来到新竹清华大学后,两岸清华师生专门前往梅园拜谒。

  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贺陈弘表示,梅校长有名言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坚持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传统,塑造了清华大学以学者与学术为尊的校风。清华校歌里唱到的“行健不息须自强”“学问笃实生光辉”是清华非常重要的传统。“今天两岸清华同学一起来看梅校长,梅校长一定很高兴。”

12月4日上午,两岸清华师生共同到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梅贻琦墓园拜谒。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沿梅园的山路拾级而上,两侧林木苍苍。北京清华大学学生李广普不由得想起梅校长的君子人格、道德文章和谆谆教诲。他说,“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梅校长的教育理念影响清华至今,也为我们青年学生为学、为人、做事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是两岸血脉相连的兄弟院校。”北京清华大学学生沈亮说,此次与新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深入交流,并交换纪念品,“我仿佛穿越时空的界限,亲身感受到了梅贻琦先生当年在新竹辛勤建设校园的艰辛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梅贻琦先生的教育理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两岸清华大学的血脉之中。”

12月4日,两岸学子在新竹清华大学交流学习与生活话题。(马英九文教基金会供图)

  “两岸清华有着兄弟般的情谊,理应走在两岸高校交流的最前列,在更开放的环境里让两岸清华人,尤其是两岸青年,有更好的发展。”邱勇表示,诚挚邀请台湾各高校师生到大陆,领略壮美山河、感悟人文风物、结交同心伙伴,让两岸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贵阳楼宇上演灯光秀迎接20... 12月31日晚,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部分楼宇幕墙上演灯光秀,迎接2025年的到来。(无人机照片...
福建南平:白天鹅群悠游崇阳溪 图为野生白天鹅在建阳崇阳溪畔停留休息。黄杰敏 摄图为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白天鹅在冬日暖阳下栖息畅游。...
探访青海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 12月21日,小朋友在西宁东城·非遗共富工坊内了解青海特色面点。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12月21日...
舞剧《李白》香港上演 揭“20... 图为舞剧第二幕《将进酒——翰林别》中表现李白与奸臣抗争的表演。中新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舞剧第一幕《东...
2024黎平·中国侗年晚会上演 12月1日晚,侗族风俗展示《迎客之欢》。记者 瞿宏伦 摄12月1日晚,千人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
四川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月3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向社会发布了2024年该省...
南京国际友谊公园色彩斑斓“染”... 12月9日,航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国际友谊公园,水杉、银杏、乌柏等树木色彩斑斓,与城市景观构成一幅秀...
(新春见闻)江西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的馅料十分丰富,包含五花肉、胡萝卜、虾米、油豆腐、大蒜等。熊锦阳 摄厨师正在清洗芋头。熊锦阳...
民众在“上海之巅”迎接2025... 1月1日清晨,民众怀着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在上海中心118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迎接2025年第一缕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