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丢失”在2024年的年轻人
创始人
2024-12-25 07:49:05
0

  去年秋天,患有烟雾病的小伙子邹诚俊骑电动车晕倒在湖北宜昌的隧道里,交警到家里找到他,将这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送到医院。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我看到了他一点一点站起来的样子。

  而我们最后一次聊天是在今年4月。

  邹诚俊做完了右侧的烟雾病开颅手术。他养了条胖乎乎的鱼,录了段视频发给我。还有一个不大的造景缸,石头上冒出两堆小叶绿植,看上去生机勃勃。

  “4月状态最好,6月去看左边脑袋,还有胰腺移植手术。”他的消息看上去令人安心。我想我们的生活正以两条平行线的姿态持续向前。

  草草结束对话,之后再无联系,直到9月我听到他的死讯。

  谁也没想到他会这样“丢失”在2024年。新年的第一天,我曾给他发去祝福:“梦到你在很平静地喝一碗热牛奶,那种氛围让我觉得,一切都会好的,这一年会更好,未来的每一年都是,我们充满力量前进吧。”

  他回了很长一段话,最后说:“新年了,我们都要好好的,借你的话,充满力量前行。”

  5月,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更新近况:“我现在的状态确实很好,所以就趁现在做一点点事情,后面还有手术,我想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在城郊租了一个院子,种了山茶、月季、芍药,布置得很温馨,打算在那儿直播卖土特产。6月3日,老家的土豆熟了,他“迈出了助农的第一步”。

  7月,他又回到医院,开始复查。8月,因为胰腺坏死的并发症被抢救数次。“病情变化太大了。”他蹲在医院楼道沮丧地说:“我不知道后面的结果是什么样,我要赌一下。”

  9月,他赌输了。消息在网上传播得很快,媒体轮番跟进,“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走了”的词条又上了热搜。编辑试探问我,能不能写逝者报道。我状态很糟糕所以拒绝了,更确切地说,是躲起来了。

  在生死这件事上,我是个晚熟的人。见到邹诚俊那天,我刚过完27岁生日,刚许下“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不要离开我”的愿望——每一年我都会这样惴惴不安地默念。我还没有近距离地见识过死亡,其实,也没有细致地体会过什么是生命。出差回来,我跟同事新奇地分享,是邹诚俊的手让我感受到了“活着”的温度。

  那是采访快结束前,我和他坐车到宜昌市里去。天下着小雨,三峡的山水浸在青色里,烟雨蒙蒙的。我们一路穿山越岭。在一段很长的隧道里,我看着邹诚俊,突然想起他摔倒在隧道的那个夜晚。我想,如果不是交警、出租车司机和乘客,这个人或许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他现在却坐在这里。

  邹诚俊平静地坐在副驾驶位,一如往常柔和地看着前方,灯光从他脸上一节一节闪过。我突然有点难过。他回过头看我,把手伸了过来,试图安慰我。我握住了那只手,像一块没有拧干的湿布,只比冰冷多了一点温度。就那一点点温度,我想,这就是生命吧。

  他的死讯传来的那天,我握着手机,也是坐在车上。据说他走得很突然。

  直到现在也很难描述那时的状态,掺杂着自责、悲伤、恐惧、懊悔,以及对死亡的不解。一个人应该在绝望的时候死去,还是在满怀希望的时候死去呢?我不明白。

  我对他离去的细节一无所知,也不敢面对。对于一个记者而言,这很不专业。我总是在回避与他的名字相关的消息,却在生活的角落里四处回想。

  如果在那个时候非要写点东西出来,可能会是一篇忏悔录,主题是:“如果我多和他联系,是不是还有机会能帮到他?”新闻的边界那时对我而言是含糊的。我没想过一篇报道真的能帮助一个人,既然如此,当这个结果最终失败,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

  采访时,邹诚俊总是耐心地坐着,问我:“你再想想还有什么需要问的?”如果没有,他会说,那我们去走走吧。然后我们去山间散步。我仍然把录音笔开着,偷偷缩在袖管里。

  对我这样一个突然到来的人,他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友好、信任与坦诚。我也同样真诚地面对他,只是时刻恪守着中立的职业原则。这段中立的距离后来使我感到痛苦。我无法确认,自己究竟是一个热情而疏离的记者,还是一个他的朋友。如果只是前者,为什么不敢下笔去写他的死讯。如果是后者,为什么我没能再关照他。

  邹诚俊的墓碑立起来的几天后,那篇报道获了中国新闻奖。获奖公示的那晚,我又梦到他,梦里刚办完他的葬礼,人们在院子里收拾残局,他从一片大雾中走来。人们讶异、高兴极了,没有恐惧,只是庆幸:原来他没有死。

  我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转而想起自己发布了讣文报道,又陷入恐慌:“现在他活过来了,报道失实了,我要怎么交代?关于他去世的消息,我是怎么核查的?”梦就这样醒了。

  我后来时常问候邹母。一开始,她听上去已经没有力气,用她轻飘飘的声音反复说:“感谢感谢……”我转钱给她,她始终不收。帮助过邹家的,不管10元还是100元,她都称为“恩情”,说这“恩”太重了。

  12月16日,我又联系她。“好一点点了。”她说,“心里一直是疼的,眼泪没干过”。由于身体虚弱,她没再去卫生院干活。做过开颅手术的邹父一边养病,一边在卫生院做临时护工,一天收入80元。这个家庭还有10多万元的借款要还。

  “只要身体好了,我还是要出去挣钱的,还是要找点事做。”后来,她的声音稍响亮了些,反过来安慰我:“你不要担心。”( 杜佳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阿塞拜疆宣布12月26日为...
  中新社阿斯塔纳12月25日电 巴库消息: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当...
2024-12-25 23:14:05
“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第七届“上海医改十大创...
2024-12-25 22:35:45
北京固定资产投资补短板惠民...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吕少威)在北京市丰台区樊家村...
2024-12-25 22:34:01
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 早产先...
  中新网成都12月25日电 (记者 王鹏)25日,在网络上备受关...
2024-12-25 21:57:29
广西加快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
  中新网南宁12月25日电 (记者 蒋雪林)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
2024-12-25 20:34:42
“家门口”享“专家服务” ...
  中新网乌兰察布12月25日电 题:“家门口”享“专家服务” 访...
2024-12-25 19:52:57

热门资讯

北京:民众排队打卡胡同里的“毛... 11月30日,北京红星胡同,民众与一棵“穿上毛衣的树”互动。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11月30日,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启动2024-20...   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
浙江开化根雕启动“出海计划” ...   中新网杭州11月28日电(林波 梁山)近日,第十二届根雕艺术文化周暨第九届“醉根杯”根雕现场创作...
【机遇中国】“中国愿意与世界分...   【机遇中国】“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这些真的非常好”(视频)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石丽敏):11月...
印尼移民理工学院中文课程结业仪...   中新网雅加达11月27日电 当地时间11月26日,印度尼西亚移民和惩教部移民理工学院中文课程结业...
“洋网红”走进江西于都潭头村 ... 图为“洋网红”们在潭头村参观。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图为“洋网红”们在潭头村参观。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火锅“链”动世界 环球同此麻辣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单鹏)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与火锅“结缘”可以追溯到20年前:经一位...
10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显示:...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0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达48.8点,与9月...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   中新社漳州12月4日电 题: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作者 叶秋云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