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文化+科技”助推假日经济持续繁荣
创始人
2025-01-24 10:52:04
0

  【光明时评】

  作者:唐尚书 李 旺(分别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交通运输部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或创下历史新高。善用“文化+科技”综合赋能手段,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改善消费条件,以高质量供给适配消费提质升级需求,必将充分激发春节假日经济的消费势能,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在春节前后举办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非遗展示展演、欢乐冰雪旅游季、“旅游迎春休闲过年”“四季村晚”等活动,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消费利好举措的密集出台,有利于进一步繁荣扩大文旅消费,激发更加强劲的消费动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传统文化为体,科技创新为用。借助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智能导览场景,以虚拟现实(V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以无人机灯光秀、大型实景演出为代表的创新展示场景,能够让静态文物、历史事件、传统工艺再次“鲜活起来”。文学、艺术、雕塑等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在科技的赋能下得到充分显现,既能守护文化根脉,又能丰富文旅科技体验。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传统观赏型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催生新的消费形态,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线上和线下消费的双向驱动。借助3D打印、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手段,文化产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丰富了线下消费供给。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特色文化活动,提高文化传播效率,促使文化消费市场更加细分,形成了一批新的线上消费业态。例如,某短视频平台近期推出的“心动目的地·国风好时节”活动,通过联动城市文旅账号以及线下国风集市、国风派对等活动,展示各地“国潮热”,不仅带动了线下文旅消费,也激发了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力。

  科技为文化提供新渠道,文化赋予科技新内涵。以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改善消费条件,可以进一步拓展假日经济发展空间。比如,借助物联网(IoT)、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相关技术优化文旅场所周边运力投放和组织调度,在线下文化活动中应用无感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出行服务和消费体验;大力发展线上演出、数字博物馆、知识付费线上课程等数字文化产品,构建数字文旅平台,助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丰富个性化的消费选择。

  从长远来看,更好释放假日经济的长尾效应,让假日经济的热度延续下去,还应重视可持续发展,争取做到“引得来、留得住、走得远”。政府部门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消费预测能力,精准把握生态环境、交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承载力,做好交通、财政、文旅、卫健等部门的协同保障,扩大有效供给。同时,注重文化品牌提质升级,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新需求,鼓励文化产品迭代更新。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聚集效应,发挥协同带动作用,积极应对季节性消费趋势,增强假日经济的可塑性和发展韧性,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4日 02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