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丨这1个百分点,对稳固大国粮仓意义重大
创始人
2024-12-04 21:45:08
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并要求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制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引和机收作业质量标准。

  减损对于大国粮仓意味着什么?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每降低1%,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既要做好“加法”,抓牢抓紧粮食生产,千方百计提升粮食产能;也要做好“减法”,牢牢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瞄准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动各环节落实节粮减损。

  就整个粮食生产链条来看,收获是其中重要一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看,当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3%;分品种看,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也超过88%。在这个机械化水平上,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操作规范等措施,降低机收损失率仍有不小空间。

  有数据显示,以小麦为例,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但机收损失率下降这1个百分点,对稳固大国粮仓仍然意义重大。

  从保障粮食安全看,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粮食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深入推进包括机收减损在内的全链条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有利于夯实大国粮仓的根基,守护好我们的“米袋子”,端稳端牢自己的饭碗。

  从节约资源能源看,每一粒粮食的生产,都离不开水、肥、土等资源的滋养。我们虽然已经创造了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近20%人口的成绩,但在粮食增产受到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的背景下,节粮减损能够有效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减排降碳,从而实现粮食生产向“绿”而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随着节粮减损上升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制度安排,通过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农机装备等综合施策,我国主粮品种的机收损失率均在下降。与此同时,粮食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节约减损成效也相当明显。近10年来农户储粮损失率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国有粮库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将出米率提高5个至8个百分点。

  看今后,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大实效,离不开向科技要动能,向创新要活力,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收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从每个环节发力,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让节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增产”,助力大国粮仓更加稳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