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界:30万年前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创始人
2024-12-08 12:16:15
0

  中新网安徽东至12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韩苏原)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12月6日至8日在遗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举行,来自中外古人类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他们通过对华龙洞遗址实地考察和深入研讨提出,约30万年前的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12月6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考察华龙洞遗址。中新网记者 韩苏原 摄

  华龙洞遗址发掘研究项目领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8日在研讨会上发布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及2024年华龙洞遗址发掘进展。她说,华龙洞遗址2024年发掘出土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以及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3种爬行类化石等。

  吴秀杰表示,华龙洞人属于一种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过渡的古人类,其面部和下颌部已经开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较高、头骨纤细化、出现了智人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最新研究表明,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介绍说,华龙洞遗址发现于1988年底。2013年以来,该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多次系统发掘,累计发现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包括1例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超过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通过同位素测年、动物群组成分析及地层对比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

  目前,华龙洞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为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12月6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介绍该遗址最新发掘进展。中新网记者 韩苏原 摄

  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以及安徽省市县代表与会。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丹麦、日本等19位专家学者应邀作学术报告,并通过华龙洞遗址发展圆桌会议,分享交流东亚古人类学研究最新科研成果,聚焦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热点问题的最新科研进展,展开全方位、高水平、多学科的学术研讨。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华龙洞遗址及出土化石陈列馆等。(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