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创始人
2024-12-08 15:41:09
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今年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我国南北方水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这一刻,源自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的清澈水源,正沿着南水北调中线长达1432公里的输水渠道,奔流不息,一路北上,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这一刻,在群山之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20多个工作面正在加快施工,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将和丹江口水库连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更有保障。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受益、1.85亿人喝上“南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已建成的东线和中线两条清水长廊,沟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多次亲临工程视察,他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让南水北调永远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如今,受水区的一座座水厂、一条条管网正在与南水北调东中线相互交织,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拓展,这也为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九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达Ⅱ类,东线水质稳定达Ⅲ类。“南水”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成为多个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在北京城区内,每10杯水里约有8杯来自“南水”,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天津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

  如今,沿线地区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在河北邢台,百泉涌动景象再现。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断流26年后再现流动之美。自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量达到8.47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的生态环境,目前白洋淀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已达286种,相较于新区建设之初新增了80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在全力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12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启动了2024至2025年度冰期输水工作。借助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1.0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对渠道水温和冰情开展预测预报,今年新增加的18套气象水温监测感知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为会商和调度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持续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多个标段全面引进综合加工厂、智能拌合站、信息化实验室等智能建造技术,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新时代新征程,奔流不息的千里“南水”,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蜿蜒铺展,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水网蓝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义乌商城集团:从未在墨西哥...   中新网义乌12月4日电(董易鑫)12月4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义乌商城集团...
万人齐赴“上”赛道 上海民众开... 2025年1月1日,第十一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跑,超12000名跑友汇聚在充满奋进寓意...
广西一乡镇菜市场“打边炉”爆火... 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图为食客在体验成团镇特色“打边炉”。中新社记...
江西庐山迎2025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江西庐山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风景秀美。(无人机照片)程鹏 摄1月1日,...
南京总统府景区门楼入口调整 12月17日,江苏南京,航拍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正门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12月17...
(新春走基层)2025年春运开... 图为正在候车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检票的乘客。熊锦阳 摄图为南昌西站候车大厅。熊锦阳 摄图为动车...
(新春见闻)中国2025年春运...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平安”字候车。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图为旅客带着书法家书写的“招财进宝...
(新春走基层)探访南昌三江口早... 热闹的早酒集市给摊贩们带来了好生意,她们一边吆喝顾客一边备料。图为集市摊贩正在切牛杂。巫发阳 摄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