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创始人
2024-12-25 23:14:02
0

  【专家点评】

  作者:毕耕(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充分发挥旅游在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知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15个,居世界第一。这15个“最佳旅游乡村”,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成为“最佳旅游乡村”有何“秘诀”?分析这些乡村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有五个关键点。这些“秘诀”也能为其他乡村的旅游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借鉴。

  一是擦亮自然风光。我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高山大川纵横,江河湖海相依,地形地貌丰富,气候环境多样,物种资源众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重庆荆竹村位于武隆仙女山,拥有森林、草甸、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多种地貌和植被,珍藏着原始奇特的自然风光;云南阿者科村以森林、水系、梯田与村寨“四素同构”,尤以蘑菇房民居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这些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都可转化为供游客观赏体验的旅游产品。

  二是挖掘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人文遗产、独特的民风习俗、灿烂的民间艺术等,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充分体现,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藏。如,安徽西递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代表,拥有徽州三雕、徽派建筑营造技艺、徽州祠祭等非遗;陕西朱家湾村利用秦岭老屋、古道遗迹、柞水渔鼓、民间社火、古法酿酒等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如何保护好挖掘好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

  三是彰显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敦厚淳朴的民族风情,为乡村旅游铺垫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甘肃扎尕那村藏语意为“石匣子”,因村民在山下耕种、半山放牧、林间采摘而形成独特的农林牧复合体;广西大寨村依托龙脊梯田和特色民居,通过晒红衣、红瑶长发、织布技艺等民俗,把传播红瑶文化转变为旅游新业态。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俗风情,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融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种养等各类优势,发展现代观光产业、生态旅游、休闲民宿等各种项目,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如,浙江余村关闭“一厂三矿”,大力修复生态,实现了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的共赢;陕西朱家湾村将过去上山伐木砍竹、捕兽打猎、挖中药材转变为端“生态碗”、吃“旅游饭”,重新诠释“靠山吃山”的新内涵。这种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实现绿色转型的做法,尤其具有推广价值。

  五是完善产业体系。我国乡村旅游已经从原先的农家乐、采摘园、餐饮住宿等单一业态转变为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包括资源开发、民俗非遗、手工技艺、文创产品、交通物流、电子商务与网络社交等方面。如,浙江下姜村原为贫困村,通过旅游开发有效带动茶叶、蚕桑与中药材的生产销售;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岗村通过活化利用凤阳花鼓和凤画等非遗资源,以及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丰富的产业体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当然,“秘诀”不止这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等,也是促进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成功的做法,为我国乃至世界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虽然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数量最多,但我国还有不少乡村存在发展观念滞后、基础设施较差、产业融合欠佳、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网络通信、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高度融合。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做好金融服务,使乡村旅游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做好品牌形象传播,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狠下功夫。

  此外,还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规范引导下,依法依规做好资源普查与开发建设,创新投资模式与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旅游线路和景观,做好产品开发与活动策划,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危机管控,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陆健、李晓东、宋喜群、马跃华、周洪双、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加丽、李钟芸、于淼、李小琴、李雨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5日 07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