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总书记同人民在一起|文化开新局
创始人
2024-12-26 16:40:22
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4年,一次次考察,一次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桐城六尺巷。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张吴礼让典故。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向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诗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六尺巷从此扬名。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中国革命的光辉一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民心最重要。”

  湖湘大地,红色热土,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灿若群星、光彩夺目。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一师前身是创办于南宋年间的城南书院,因承续千载文脉而厚重,更因近代以来培养出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而闻名。回望历史,总书记十分感慨:“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参观谷文昌带领全县百折不挠植树治沙事迹的展览时,总书记驻足凝视,仿佛进行着一场跨越数十年时空的对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也正如这一次在谷文昌纪念馆,总书记所强调的,“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谷文昌身上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涵养道德情操。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革命文化的昂扬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勃勃生机。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马牧旺青

  记者:金剑、曹力、刘润芝、丁春雨、宓盈婷、林凯

  摄像:吴琦、郝杰、蔡文龙

  配音:王帅龙

  部分素材来源:桐城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