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向世界推介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创始人
2024-12-02 19:23:56
0

  中新网银川12月2日电 (记者 李佩珊)沙特时间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召开,宁夏应邀参会,并在会期内举办主题为“推动生态脆弱区绿富同兴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的“中国馆”边会,首次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向世界宣传推广荒漠化防治技术和经验。

  会议期间,宁夏携带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进行展示,举办专题报告、视频展演、产品品鉴,同时邀请荒漠化公约、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相关国家代表共同交流、探讨生态脆弱区保护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宁夏防沙治沙技术和成果,传播荒漠化防治“中国智慧”和“宁夏经验”。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包围,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宁夏的治沙之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包兰铁路的建设时期。为了确保穿越腾格里沙漠,建设者探索发明了草方格固沙法。他们用当地最常见的麦草在沙海编织出一个个1平方米的方格,锁住了沙丘,保障了铁路畅通,也守护住了黄河的安宁。1977年,中国就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分享了宁夏中卫市采用的防沙治沙技术,这项技术跨越国界、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抵御风沙的有力武器。如今,这种便捷、性价比高且环保的技术仍然是全球阻止风沙侵蚀的重要手段。

  2019年2月,宁夏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签订合作备忘录,在宁夏组建成立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成立至今,该中心先后举办国际研修班5期,吸引6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个国际组织、262名海外人士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如今,宁夏依旧走在创新治沙的前沿,通过推广“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和“六位一体”防沙治沙用沙模式,以及“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藤灌结合”等生态修复新模式,示范推广麦草方格、刷状网绳、蓝藻沙结皮、高效植苗等新技术,境内大面积的流动沙丘得到有效治理,科技的力量让宁夏治沙效率和成果不断攀升。

  据第六次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对比,宁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5.39万公顷和12.14万公顷,实现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作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样板省区,宁夏如今还在荒漠化地带发展枸杞、葡萄酒、光伏等特色沙产业,探索出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

  曾经的沙海荒丘,正逐步蜕变成为生态绿洲,宁夏的治沙传奇仍在续写,它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决心与成就。(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