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职教,何以“出海”又“出彩”?
创始人
2024-12-03 10:10:34
0

  今年夏天,泰国罗勇府,广汽埃安首个海外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伴随企业出海的,还有广东职业教育的身影——其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泰国企业开展本土化员工培训,并联合泰国大学等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

  在相隔几千公里之外的坦桑尼亚,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企业制定水电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水电专业核心课程,向中交集团、中铁国际集团、葛洲坝集团等驻非洲中国水电企业输送百余位技术“尖兵”。

  如今,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广东职业院校广交天下,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如何下好职业教育这盘棋,由大变强?近年来,广东探索出校企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之道,让职业教育乘风出海,让广东智慧与世界“双向奔赴”。

  教随产出,合作多元

  作为职教大省、强省,广东有着职教出海的天然优势和底气:从办学规模上看,全省共有625所职业院校,实现了21个地市高职院校全覆盖,在校生280.5万人,占广东高等教育一半;

  从经济体量看,广东GDP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自2023年开始实施“广东总部+海外制造基地”发展模式,有序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和企业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投资布局,在越南、尼日利亚、波兰等地培育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7个,2023年全省对外投资238亿美元、增长8%。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全省共有近7000家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企业累计超8400家,分布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约1800亿美元。

  学校与企业合作“教随产出”“借船出海”。201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试点项目学校,与多家企业、高校合作,共同帮助赞比亚筹建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走访调研、制定方案、选拔教师、编写教材……此后历时八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派出10批次共计30余名教师赴赞比亚开展筹建工作。如今,通过数年如一日的努力,这座远在非洲的鲁班学院不仅办学事业蒸蒸日上,也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与赞美。当地师生纷纷称赞学院精心筹备的建筑技术等专业课程“简单、有用、易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辰科建集团在卢旺达建立“非洲职业培训中心”和“非洲涂料研究院”,一方面为企业员工开展涂料施工、检测的技能培训,一方面为企业研发适用于非洲投产的涂料配方,为企业在非洲实现产能增值,通过向卢旺达输出学校研发的技术标准与课程标准,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国特色国际化职教品牌。

  不止于此。在职教出海中,合作模式更加多元,如合作办学、共建海外分校、设立境外技能培训中心、海外实习基地等,以及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正遍地开花。

  几年前,随着东南亚跨境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阿里巴巴国际站、天猫国际等很多企业都到马来西亚发展,但是因为当地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商人才,不得不回撤。2022年,得知情况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两国分别建立分校,“目前教师在境外授课反响很好,两个海外分校的国际学生对该项目的热情很高。”广轻大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周小平说。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顺德美食产业与优势专业,与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携手,在泰国设立“粤菜师傅学院”,实施“中文+粤菜师傅”教育项目,成功培训泰国学员超百人,诗琳通公主专门为该项目题词“吉顺绵长”。

  塞拉利昂留学生KAMARA GIBRILLA是2018年远渡重洋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留学的。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对跨境电商业务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他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尝试创业,通过直播将广州的工厂与塞拉利昂的消费者连接起来,实现了非洲消费者直接购买中国源头货物的愿望。KAMARA的成功创业不仅为他自己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双向奔赴,民心相通

  在促进民心相通的过程中,教育比任何其他外交工具都更能超越国家、民族、种族、文化、宗教和地区间的藩篱。

  埃塞俄比亚2020级留学生ABATE HAIMANOT GETACHEW深情地说:“一带一路”倡议在没有侵略、殖民或冲突的情况下,为 埃塞俄比亚带来了发展机会。她感慨,只有中国能帮助埃塞俄比亚实现真正的发展。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老挝留学生薛力龙因中老铁路项目,获得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他说,在他的家乡,会汉语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来中国留学是最好的机会!”

  职教出海,注定是一场彼此双赢、双向奔赴的选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宁顺青观察到,通过与国际接轨,学校引进并借鉴国际化的课程标准及质量体系,建立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之余,还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学校能够将自身的科研成果推向国际市场,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应用。“我们的毕业生将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将显著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也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领跑全国的“广东职教密码”

  十多年来,广东教育推进“一带一路”共建计划,成效显著。全省21所职业院校承担了70个境外办学项目,全省高职院校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专业标准达99个,课程标准423门,广东职教呈现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特点。在全国高职院校都在布局海外办学的当下,广东职业教育领跑的“密码”是什么?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熊嘉逸说:“教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是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密码,而数字化、国际化又是广东职业教育发展催化剂。”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陈冬梅说:“广东产业经济发达,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都非常高。职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梁艳珍认为,广东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跨境办学布局、创新合作模式、服务产业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广东职业教育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当前,职教出海已成为广东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式之一。未来,“职教出海”如何更好扬帆远航?

  熊嘉逸建议,广东职业院校出海应主动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对接大湾区产业升级。“岭南工匠”学院是广东省职教出海品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办学,从助企出海、随企出海到引企出海,职业教育将在人才的联合培养、课程标准的合作开发,境外办学的集群化效应等方面大有可为。

  梁艳珍说,未来广轻大将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企合作扩展到广东省职业教育“一带一路”联盟中几个院校“抱团出海”共同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拓展合作领域,从职业技能培训扩展到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科研合作项目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格局。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崔文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