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钢代表的“麦田守望”
创始人
2025-02-17 20:37:34
0
  编者按:   又是一年春风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初在北京召开。中新社记者近期采访了一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了解了过去一年他们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故事和心声,即日起陆续播发。

  中新社河南新乡2月17日电 题:茹振钢代表的“麦田守望”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李超庆

  “叶尖受冻不影响它,生长量已达到很理想的状态。”迎着早春的朝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带着团队,走进位于豫北新乡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察看小麦苗情。

  河南是中国小麦生产大省。今年,该省小麦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眼下,河南小麦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的植株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肥水需求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

  2月16日,中新社记者在这片小麦种植面积达1200亩的基地看到,麦苗已泛绿,机械喷灌和人工浇灌正交替作业,茹振钢眼中满是笑意。

  每年立春后,茹振钢都会带着学生,马不停蹄地奔走在田间地头,辅导农民开展春管。他们还走访调研种子公司、面制品企业等,以确保供需两端紧密结合,更精准地培育麦种。

2月16日,茹振钢在麦田里察看苗情。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今年67岁的茹振钢,致力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逾40年,有“麦田守望者”“麦爸”之称。数十年来,他培育出“黄淮第一麦”等众多小麦品种,这些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4亿多亩,直接增产效益超300亿元人民币。

  “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茹振钢连续多年关注“三农”话题和乡村振兴议题。2024年,他走进农村、课堂等开展宣讲30余场次,与1500多位听讲者交流探讨,“希望让更多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培育小麦品种很重要,培养人才也很重要,这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两粒种子’。”茹振钢说道。

  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一年来,茹振钢还关注农业领域如何与AI技术结合。在他看来,AI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气象,通过新技术实现种药肥械一体化作业。

  AI技术赋能农业装备,也是茹振钢将带上今年全国两会的重点建议之一。他通过一年的走访调研发现,不少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妇孺,难以实施精准的田间管理。目前,如何将传统农业生产的人海战术,转变为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一体化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河南以中国1/17的耕地,产出中国1/10的粮食、超1/4的小麦。2024年该省粮食总产量1343.9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种业安全一直是茹振钢履职尽责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要摸清小麦品种的基因功能,从而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品种保护。

  “我就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实实在在踩着大地。”茹振钢对记者表示。

  【记者手记】

  2017年,我初次采访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他那“大嗓门式”满怀激情地介绍“要把小麦话语权抓在中国人手里”的场景,深深印刻在我心里。

  此后8年,我和同事们多次往返于茹振钢教授主持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乡间地头采访,见证他对小麦育种、对乡村振兴的如痴如醉,见证了这位“麦田守望者”始终如一地以实际行动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

  截至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其中更是少不了像茹振钢这样的育种专家的辛苦付出。多年来,快言快语的茹振钢像“农村大叔”一样多次走进我和同事的镜头里,无数次被媒体同行写进作品里,他的亲和力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广大农户和一望无际的麦田。

2月16日,河南新乡,茹振钢(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王士豪 摄

  多年来,在全国两会上,茹振钢围绕种业发展、粮食安全等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在科技、产业和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建言献策,先后将《把小麦话语权抓在中国人手里》《乡村振兴“能人”应大有作为》《打造“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等议案带上全国两会,亦通过媒体鼓与呼。

  2025年初春,朝阳洒落在黄河岸边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茹振钢依旧激情满满地带领团队,实地查看小麦苗情。接受采访后,他又匆匆赶往下一块麦田。(中新社记者 阚力)

相关内容

山西临汾:春润麦初醒 电助...
  中新网临汾2月21日电 (杨佩佩 闫永芳)立春过后,随着气温...
2025-02-21 19:51:43
春管向“新”而行 一幅幅“...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时节。田间地...
2025-02-21 15:47:17
农技人员把“麦”问诊 “面...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新疆北疆开始抢抓农时。博州、伊犁等地技术人员...
2025-02-20 10:22:00
“丰”景在望 智慧农机、科...
  央视网消息:眼下,安徽砀山县57万亩冬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这...
2025-02-19 20:11:22
“中原粮仓”雨水启春耕 ...
  中新社郑州2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 阚力)18日早晨,在河...
2025-02-18 18:00:23
抢抓农时 各地有序推进春季...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春季...
2025-02-18 11:20:19

热门资讯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长三角2025年春运首趟临客列... 1月7日,旅客排队登乘K1248次列车。 钱惜红 摄  中新网宁波1月7日电(王逸飞 胡晓炜)7日1...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福建龙岩:黄连盂山上的救援故事   中新网龙岩12月27日电 (黄煌伟 宋世龙)日前,一名驴友被困龙岩市上杭县的黄连盂山海拔 173...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山东临沂:“蛇元素”非遗面塑迎... 12月27日,新年临近,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教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面塑传承人韩红元正在制作面塑...
长春:游客“沉浸式”体验《西游... 12月5日,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游客在观看《西游记》花灯。当天,该园“西游记主题乐园”重新开放,吸引...
洋网红走进“中国实木家居之都”... 11月27日,参加2024洋网红“Talk and Show江西”之赣南行活动的10余位“洋网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