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一座港口如何兴起一座向新之城 ?
创始人
2024-12-04 15:13:05
0

  中新网马鞍山12月4日电 题:安徽马鞍山:一座港口如何兴起一座向新之城 ?

  中新网记者 张俊

  港城一体、港兴城兴。从历史的角度看,一部港口史,就是一部城市发展史。郑蒲港是长江文化中一个“崭新”的文化板块,也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个“向新”的经济单元。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未来将成为长江沿线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生活在郑蒲港新区的居民,对这一判断深信不疑。郑蒲港和郑蒲港新区成立10多年来,生动演绎了港兴城兴的发展故事。

  港与城的“崭新性”

  清晨的薄雾中,巨大的龙门吊在港口上空缓缓移动,将一个个装满马鞍山制造的集装箱稳稳地吊装到即将远航的货轮上。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这座新兴港口的繁荣景象。

  随着日头升高,新区的街道上也逐渐热闹起来。在商业中心,人们穿梭其间,享受着购物和休闲的乐趣。时尚的餐厅和咖啡馆里,来自天南海北的顾客品尝着各种美食。

航拍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供图

  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先进的设备。夜幕降临,工厂的灯光与远处港口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工业夜景。

  事实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仅仅成立10多年、依港而建的新区。但回顾郑蒲港的发展历史,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也注定了其快速崛起的必然性。

  郑蒲港作为长江水道上直插内陆的深水港,是安徽省长江北岸“第一港”。2010年7月,郑蒲港获批成为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又一个万吨级深水港。

  沿江而望,前港后城,港兴城兴,港城互融。港口贸易的繁荣,必然带来城市的兴起。2012年1月,郑蒲港新区正式成立。

  “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如今的郑蒲港新区正如其成立之初的定位,已然成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的中心,现代化新城区见证了港兴城兴的变化。

  郑蒲港的“向新性”

  “集装箱岸桥驾驶室距离地面约有25米高,从驾驶舱远眺长江,波涛奔涌,风光无限。”初冬时节,长江马鞍山段云雾缭绕,在郑蒲港码头从事集装箱岸桥工作的“90后”驾驶员费子昊,正在操纵着集装箱岸桥将货船上的集装箱,一一衔运至码头。

  费子昊是集装箱岸桥操作司机,在一百年前的港口码头,与费子昊所属工种对应的是装卸工。

马鞍山郑蒲港码头正在装载运输集装箱。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供图

  据《马鞍山港务志》记载:民国初期,马鞍山地区的当涂城关有一座石砌踏步码头,并配有一艘木质趸船,供内河客运轮船上下旅客使用。这座码头的东侧有宽约50米的自然坡岸,是货运船舶的一个装卸地点。上、下两道浮桥的4个石阶码头,主要供两岸行人通过浮桥,由于石阶较宽,上浮桥的北岸、下浮桥的两岸均有货船装卸货物。

  据一位从事过码头装卸工的老人回忆,在上世纪初,没有吊车,一个装卸工要背着每袋平均200斤重的货物,爬坡上岸,再运往仓库。一船货600吨,20多人要背整整两天。

  老装卸工的回忆,已然定格在一百年前。如今,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今年以来,郑蒲港港口能力不断提升,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航运周转能力不断增强。截至11月,郑蒲港码头完成吞吐量217.93万吨,其中集装箱量达6.42万标箱,同比增长70%,外贸集装箱量达5.64万标箱,同比增长120%。

  郑蒲港的“融合性”

  长江文化脉络中一个细分领域是港口文化,港口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包容,鲜明的特色是融东南西北之俗,合江河湖海之流,演进成一个港口城市鲜明的城市品格。该种品格,浸润在城市之中,反映在人文风貌之上。

  有从事诗词文化研究的学者说:“马鞍山的诗文化,一半是江船拉来的。”

  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乘船离蜀,一路东下游历,到达马鞍山当涂县。在欣赏当地的山水后,他写下了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航拍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供图

  郑蒲港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上,更体现在对人的接纳上。无论是四川的麻辣,还是广东的清淡,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今年49岁的龚海贤老家是四川乐山人,两年前跟随铁运项目来到郑蒲港工作,两年来他在郑蒲港找到了“味蕾”慰藉。

  他经常回到郑蒲港新区一家“川味居”川菜馆子寻找“家乡的记忆”。“川味居”的老板也是四川人。龚海贤说,老板的川菜烧得地道,但是对于外地人来店,老板会对川菜稍微改良,原来的麻辣口感,可能略减三分,不那么辣,不那么麻。“我每次到店,都格外叮嘱老板,要按照川人的吃法烧,要辣要麻。”

  郑蒲港,这个坐落于长江之滨的港口城市,以其深厚的港口文化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涵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和建设者。

  这里,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文化的交汇点,融合了东南西北的风俗习惯,汇聚了江河湖海的故事传奇。这种包容性,让郑蒲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共存的城市,也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