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影响,正在持续深化。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不少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比如浙江推行的“综合查一次”机制;深圳提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发布21条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财政部的一些职能部门又强调通过金融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
民营经济是激发创新活力、扩大社会就业及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逾九成。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至关重要。那么,怎么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浙江规范涉企执法
从减少行政检查开始
规范涉企执法,做到“无事不扰”,这是很受企业欢迎的事。一段时间以来,规范涉企执法,包括治理过度检查、治理逐利执法、规范异地执法等等,都已经成为全国各地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和企业的信心。2月20日,浙江省也正式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作为民营企业众多的浙江,是怎么规范涉企检查的呢?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会同辖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西湖边的湖滨88商场进行行政检查。整个检查包含了6个大项16个小项,主要对商场的餐饮店,零售商店内的垃圾分类、油烟排污、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这次行政检查,也是根据今年年初的检查计划来实施的。
杭州市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 李羽辉:从短期来看,由于我们执法人员要深入各个不同的领域,所以导致我们所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在这个方面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我们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我们部门之间的壁垒。
执法人员实施的“综合查一次”方案,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联合了市场监管、应急等五个部门的检查内容,统一进行的行政检查。
杭州湖滨88市场部负责人 诸葛丹妮:有时候可能检查内容会有点雷同,其实我们会多次陪同检查,有时候可能会给我们工作造成一定的负担。但现在就很方便,每个部门可能会一两个人,几个人一起过来,对着很明确的表格上的检查内容,一个一个给我们建议和要求。
杭州市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湖滨中队副中队长 孙雯婧:整体的检查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根据我们综合检查的主体标准化要求,今年内这个商店我们不会再检查第二次了。
浙江省政府官网公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综合查一次”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意见》明确,市县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检查对象相同、内容相关、时长相近的计划和任务方案,组织实施“综合查一次”。严控检查范围、内容、时间和人数,涉及多部门多项检查的,实行“一表通查”、简单事项“委托查”,坚决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检查。
事实上,浙江省在2019年就已在全省逐步实施“综合查一次”,随着不断推进,到2024年,全省“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49.8%,减少扰企扰民39.4万户次。现在,“综合查一次”写入浙江《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也意味着此项工作会进一步优化完善、强力推行。
除此以外,该《意见》还有另外几项重点任务,包括规范行政检查主体和人员、清理并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优化行政检查方式方法、严格行政检查标准、强化行政检查监督等。
在浙江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九个方面中,“综合查一次”是重要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之前也一直在全省推行。除了浙江,湖南、上海、广东等地也在推进新的规范措施。
深圳优化法治环境
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被称为“民营经济第一城”的深圳,当地一个法庭刚成功审结一起知识产权案,事关深圳一家公司和外地一家医药企业。较之一般案件6—12个月的审理时间,该案仅用3个月审结,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深圳福田区人民法院 李姗姗:有助于守护科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动科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眼下,正在征求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范涉企行政监督检查行为也被列入其中,《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以法规的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涉企检查备案制,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上海践行“无事不扰”
提升“检查质效”
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了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8.0版行动方案。这份行动方案,将“提升检查质效”作为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重点,践行“无事不扰”理念,减少“多头查”“重复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科长周潞:通过“餐饮综合监管一件事”平台的打造,我们整合了三个部门的监管事项,有市场局、城管和消防。我们把之前三个部门几百项的检查事项,整合为目前19项84类内容,大大缩减了检查的具体内容,也减少了全年的检查频次。
规范涉企执法
保障营商环境
从各个地方到全国层面,规范涉企执法显然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今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这是全国层面首次针对涉企检查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在规范涉企执法中,针对异地涉企执法如何规范,2月18日,最高检表示,要研究制定规范办理跨区域涉企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管辖权、“查扣冻”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推动解决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
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打出组合拳的还不止于此。刚刚结束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曾强调,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后,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密集推出新举措,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2月21日,财政部等六部门对外发布《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办法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营主体,将从3月1日起施行。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表示,要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
上海发布21条政策措施
减轻企业负担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上海在2月21日发布21项政策举措,涉及降低税费成本、用工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和优化包容审慎监管五个方面,切实回应企业诉求,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在降低税费成本方面,继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资源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六税两费”;对符合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实施房产税困难减免政策;争取继续试点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等。
上海市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谢永健:我们通过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分析,精准发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向企业进行精准提醒,促进企业应享尽享、直达快享。
在降低用工成本方面,自3月起上海继续阶段性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1个百分点。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单位费率0.5个百分点;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在降低用能成本方面,降低用电成本,研究降低工业园区非电网直供电加价水平。鼓励发电企业降低年度双边协商电价,向电力用户让利。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引导辖内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小微企业首贷和信用贷供给,继续实施中小微企业信贷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
在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方面,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执法单位适用免罚减罚的督促指导,切实提升免罚减罚清单适用实效。
今年优化营商环境
如何再发力?
无论是浙江连续多年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还是深圳提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无论是上海发布21条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还是财政部、证监会等多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通过多种举措做好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可以说,从各个地方到中央层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都成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有难上前,无事不扰”,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再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进行了分析。
·营商环境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
魏琪嘉:营商环境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重要、地位重要,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营商环境好,有利于各类要素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可以说做好营商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其他各类政策落实的效果。从当前各地成功的经验看,通过信息化技术加持,政策系统集成配套,具体流程制度的优化再造,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也成为当前各地做好营商环境工作的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魏琪嘉:做好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发力点,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系统施策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具体来看,比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贯彻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动市场环境更趋规范有序,鼓励各地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的具体细节问题,协调各类政策推动解决。(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