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加强对地方品种资源的改良创制和开发利用
创始人
2024-12-10 12:34:22
0

  中新网12月10日电 农业农村部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刘旭在会上表示,对于地方品种资源正在开展鉴定挖掘,接下来还要加强改良创制和开发利用。

  记者问:现在我们感觉到老品种好像越来越少了,是不是多数都消失了?这次普查实际情况怎么样?

  刘旭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影响,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在加快,许多单产高、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不断涌现,一些老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在逐步退出,这些资源已经收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实行长期战略保存。一旦育种和生产有需要,可以随时调用。

  刘旭介绍,所谓的老品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家种,也就是社会普遍关注、非常关心的地方品种。我们国家农耕文明悠久厚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比如,京西稻、沁州黄小米、砀山酥梨等,这些品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良,携带大量优异基因,是支撑育种创新和产业开发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农业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好这些地方品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资源普查,但时间都已久远。这次普查,我们把地方品种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作为重点,对农户种植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悬挂在屋檐房梁,珍藏在木柜瓦罐中的农家种进行了全方位的摸排,新收集的13.9万份资源中,近9成都是地方品种,连同前两次普查收集的一共有30余万份地方品种资源,已经全部汇交到国家的库圃保存。不仅如此,我们还按照边普查边保护的要求,对濒危资源采取了原位保护和异位保存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并进的措施,开展了抢救性保护,避免得而复失。如此次普查发现的甲着小麦,是罕见的全粉质四倍体硬粒地方品种,因农民集体异地搬迁而濒临绝种,目前已收入国家库,同时还在原地建立了繁种保护基地。

  刘旭透露,这些珍贵资源我们正在开展鉴定挖掘,接下来还要加强改良创制和开发利用。我国的地方品种丰富多样,分布面积范围广、性状独特,是现代育种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也有广阔的产业化开发前景。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对国家库圃保存的地方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和改良的转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异性状和基因,将培育更多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突破性的新品种、好品种,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种源的新要求。同时,要着眼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打造从资源到品种、从品种到品牌的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