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学研向新:减“体重” 换“绣鞋” 一款新农机如何解决田间痛点
创始人
2024-11-28 14:00:04
0

  最近几年,在水稻生产领域,“再生稻”是一个热门模式。

  第一茬稻子收割后,还能再长一茬。在种“两季不够一季有余”的地区,不仅可以多打粮食,还能最大程度减少育秧、整地、插秧的成本,受到很多农户欢迎。

  但有一个痛点,一直难以解决,那就是头季收割时的碾压率太高。“收割机把稻桩压倒了,第二茬产量就不理想。”记者此前在湖南多个水稻种植基地采访时,都听到过种粮大户有类似的反馈。

  田间的痛点如何解决?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来到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的试验田里。

  记者看到,传统履带式收割机一般重达四到五吨,又宽又长的履带来回碾压,不少稻桩“零落成泥碾作尘”,没法再生。

  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农业装备研究室主任李辉副研究员介绍,要想减少碾压,又宽又长的“大鞋”就得改得更“秀气”。普通收割机履带宽度为450毫米或500毫米,而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的履带宽度要减到350毫米及以下。

  然而在泥泞的稻田里,“绣花鞋”往往撑不起大块头。还得给收割机“减减肥” 。

  李辉介绍,研究人员想方设法为收割机瘦身。从应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到进行整机结构优化,再生稻收割机的“体重”成功减到了3.8吨。除此之外,割台增宽、底盘抬高,改进秸秆的粉碎、抛洒方式,更让再生稻收割机贴近田间实际生产需求。

  “这是全国首款通过农机部门检验推广鉴定的再生稻收获机,实现头季机收压损率从50%降至27%以下,较传统机械作业可实现再生季增产20%以上。”李辉介绍,目前,这一机械已在湖南岳阳某农机企业进行批量生产,今年已销售十几台,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更大规模量产。“可以说初步解决了再生稻头季收获中的痛点。”

  回顾再生稻这一痛点的初步解决,离不开“产学研用推”各方优质资源的协同攻关。

  ——为破解再生稻收获专用机械难题,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发攻关。湖南省农科院农业装备研究所位列其中;

  ——对市场敏感的农机企业也主动谋划,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始终瞄准市场化、商业化路径;

  ——机器研发成功后,相关部门及时开展鉴定认证,推行“优机优补”政策,让好机器能够尽快推广应用;

  ——相关行业标准也及时跟上,从无到有,引领全行业创新发展……

  “我们牵头和参与了省、部各级再生稻机械化生产行业标准和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推广鉴定大纲的制订,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了一个好头。”李辉说,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再生稻低损收获装备研讨交流会,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特色的机械产品同台交流,共同为解决田间的“痛点”出谋划策。

  事实上,随着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在湖南的采访不断深入,记者发现,在产学研协同,研用推一体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农业装备,都像这款再生稻收割机一样,正在从“有机可用”,向“有好机用”坚定迈进。(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孙超 叶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少年儿童2025新年音乐...   中新网天津12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为加强京津冀区域校外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美育活动的交流...
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开园迎客 11月29日,广东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游客在园区远眺广州塔等城市景观。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
青海:民众观日出迎接乙巳蛇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民众前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的拉脊山顶,迎接乙巳蛇年第一个日出。拉脊...
(新春见闻)新疆少年乐队以国风...   中新社新疆奇台1月31日电(胡嘉琛)“月影羌笛怨秋风,耿恭疏勒入梦中……”14岁的包梓默手指在琴...
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开幕 图为一款名为“鲛子”号载人潜水器亮相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展出的游艇停靠在三亚国际...
沈阳“文旅之王”大篷车开启冬季...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绍在大篷车里众多的特色文创产品。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给市民介...
重庆民众解放碑听跨年钟声迎新年 2025年1月1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上万民众齐聚于此,聆听新年钟声,记录跨年瞬间,共同迎接2025...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
四川邛崃:大同古镇摆起“长街宴... 图为传菜师傅端着丰富的菜品吸引游客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图为游客在长街宴上拍照。中新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