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提升监测能力 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创始人
2024-12-20 22:02:51
0

  中新网西宁12月20日电 (记者 李江宁)“不破坏一寸草地,不伤害一条湟鱼,不惊扰一只候鸟、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正成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工作的鲜明标识和行动准则。”20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久谢说。

  久谢是在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懂青海 爱青海 兴青海”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发布。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中国颜值最美的湖泊之一,也是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生态地位突出而重要。

图为冬日青海湖一景。李斌 摄

  自2022年4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复函同意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以来,在生态治理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投入1.77亿元资金,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共计20项工程,大幅提升了青海湖流域特别是青海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

  在监测监管方面,青海湖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巡护监测工作机制,制定保护站巡查监管工作方案,探索形成了“四固定、三统一”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机制。同时,构建了一个纵向涵盖水、空、地,横向涵盖日常巡护、行业监管和志愿管护的全方位巡护体系,实现了对重点保护对象和保护区域的监测监管全覆盖。

图为黑颈鹤在青海湖畔休闲漫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供图

  久谢介绍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青海湖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逐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24年9月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持续扩大,达4650.08平方公里,水位达3196.72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8.10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03万吨,普氏原羚数量达3400余只,鸟类种数达282种,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荒漠猫、白唇鹿等珍稀物种重新回归视野,普氏原羚、岩羊等物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往难得一见的黑颈鹤、黑鹳、大天鹅频频亮相,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如今成为大美青海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此外,记者了解到,2024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合理布局12个生态观景点,推广黑马河的“公司+合作社+全民参与”经营模式,探索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为主的利益分配机制,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环湖周边8个乡镇20个村6400余户2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三个新泊位投... 12月31日,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5、6、7号泊位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北海至涠洲岛航线高速客船泊位不足...
航拍西安文化新地标长安书院 12月17日,陕西西安,长安书院正在建设中。作为西安文化新地标的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从空中俯瞰,似...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 11月27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山东队3:0战胜江苏队夺得冠军...
“千年药乡”甘肃陇西:中药材交... 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正在选购中药材。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与药农沟通议...
江西靖安:民众畅享冰雪运动 1月11日,江西靖安国际滑雪场,游客在进行单板滑雪。进入寒冬腊月,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国际滑雪场吸引众...
低空经济催生“飞手”热:走进河... 图为学员正在进行地面战训练。陈康 摄图为学员正在进行飞行练习。陈康 摄图为培训教练指导学员正确使用无...
重庆永川:千灯璀璨夺目 “点亮... 图为永川区松溉古镇街道的鱼形灯饰。张潆丹 摄图为游客在永川区松溉古镇游玩。张潆丹 摄 图为游客在永川...
(新春见闻)甘肃社火“醉关公”... 图为社火表演者与民众现场互动。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图为“醉关公”小林子(右二)社火表演中。中新社记...
贵州毕节:2000米“冻”出别...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