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兄弟返乡继承老字号 探索创新“会呼吸的墨”
创始人
2024-12-01 13:53:28
0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电 题:兄弟返乡继承老字号 探索创新“会呼吸的墨”

  作者 储玮玮 韩苏原 刘鸿鹤

  一副框架眼镜、一身简洁工装,汪敏外表斯文、言语不多,如今他手中拿的不再是仪器,而是烟料和刻刀;眼睛不再盯着屏幕,而是仔细观察着墨块的成型和墨汁的流动。

11月21日,在曹素功敏楠氏墨厂,汪敏在取烟车间工作。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毕业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汪敏,虽然所学专业与制墨工艺“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这位“理工男”让徽墨不再只是一种书写材料,而是变成一种“会呼吸”的文化生活符号。

  绩溪县被誉为“中国徽墨之乡”。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40多年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曹素功敏楠氏墨厂依旧坚守着传统制作技艺,2015年获“安徽老字号”称号。

  “我们从小在墨厂长大,对墨有着特殊的情感。”作为墨厂继承人,汪敏说以前乡下的墨厂经历了5次洪灾,整个厂基本上被淹掉。这些灾难让墨厂几乎陷入绝境,但也激发了他们返乡的决心。

  2013年,弟弟汪楠辞去在上海的工作,将原厂迁移至县城,并正式接手家族制墨事业。2019年,考虑到父母日渐年迈,汪敏也从一家央企辞职,与弟弟共同打理墨厂。他说:“我们这行老龄化严重,如果再不把这个工艺传承下去的话,徽墨工艺就要失传。”

  兄弟俩对制墨工艺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他们花大量时间研究历史文献,尝试恢复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制墨技艺与经典配方。从传统的烟料到现代的活性炭,从手工雕刻的模具到各类精细的器具,他们的工作间仿佛一个“实验室”。

11月21日,在曹素功敏楠氏墨厂,工人正在为压制好的墨修边。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面对书写习惯的改变,汪氏兄弟意识到徽墨发展需要迈出传统行业的边界。他们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融合活性炭与松烟的吸附功能,研发出“会呼吸的墨”。这种墨不仅保持了徽墨的传统特性,还具备吸附甲醛、硫化物、异味的功能。

  “目前已研发出一些产品,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得出报告,结果优于市场上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常规市场产品碘值(吸附能力)在100mg/g左右,而‘会呼吸的墨’碘值超过300mg/g。”汪敏说,该款产品预计半年后全面推向市场。

  “这款墨不仅能用于书画创作,还能在空气净化、家庭装饰等方面发挥作用,成本比传统徽墨低一半以上。”汪敏认为,让徽墨以另一种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提供新思路。

  汪楠透露,他们正在与中国有关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开发镶嵌在方向盘上的“呼吸墨”,以净化车内空气,并打开车内装饰市场。“研发新产品是我们未来十年要继续做的事。”他说。

11月21日,在曹素功敏楠氏墨厂,工人在描金车间为晾制好的墨描金。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近年来,绩溪县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和产业提升并重,探索构建华阳镇、临溪镇、长安镇、上庄镇徽墨(印泥)文化产业带,加快实现徽墨与教育、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徽墨忠于古法、行于创新。(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三个新泊位投... 12月31日,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5、6、7号泊位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北海至涠洲岛航线高速客船泊位不足...
航拍西安文化新地标长安书院 12月17日,陕西西安,长安书院正在建设中。作为西安文化新地标的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从空中俯瞰,似...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 11月27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山东队3:0战胜江苏队夺得冠军...
“千年药乡”甘肃陇西:中药材交... 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正在选购中药材。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与药农沟通议...
江西靖安:民众畅享冰雪运动 1月11日,江西靖安国际滑雪场,游客在进行单板滑雪。进入寒冬腊月,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国际滑雪场吸引众...
重庆永川:千灯璀璨夺目 “点亮... 图为永川区松溉古镇街道的鱼形灯饰。张潆丹 摄图为游客在永川区松溉古镇游玩。张潆丹 摄 图为游客在永川...
低空经济催生“飞手”热:走进河... 图为学员正在进行地面战训练。陈康 摄图为学员正在进行飞行练习。陈康 摄图为培训教练指导学员正确使用无...
米奇、米妮身穿新年盛装全新亮相... 图为:米妮携手艺人丁禹兮走上T台。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国农历新年即将来临,1月8日,米奇、米妮...
遇见福建:平和龙艺游漳州古城 图为平和龙艺在漳州古城巡游。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平和龙艺在漳州古城巡游。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