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首次出版亮相
创始人
2025-01-14 17:38:49
0

  中新社兰州1月14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简牍博物馆14日发布消息称,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四家单位联合编著的《斯文不坠 伏典重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对外公开出版发行。

  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这些古文献被发现之后曾屡遭劫难,大量珍贵文献甚至流失海外。

  2023年1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分藏各处的“四大发现”相关古文献荟萃一堂。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展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四大发现”主题古文献展,也是图书馆、博物馆、研究院、档案馆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整合优质文化资源的一次圆满联动和创新探索。

图为新出版图书《斯文不坠 伏典重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 (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为持续发掘“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的价值,四家主办单位依托此次展览出版图录——《斯文不坠 伏典重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

  该图录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系统介绍“四大发现”相关古文献的发现历程、记载内容、流传故事、关联人物、修复保护、研究成果等,清晰展现相关典籍文物的外观形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重点揭示它们对涵养文化情怀、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对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价值。

  甘肃简牍博物馆介绍,“四大发现”相关古文献展示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改革创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揭示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重要支撑。它们的发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促进了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清内阁大库档案学“四大显学”的诞生。(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三个新泊位投... 12月31日,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5、6、7号泊位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北海至涠洲岛航线高速客船泊位不足...
航拍西安文化新地标长安书院 12月17日,陕西西安,长安书院正在建设中。作为西安文化新地标的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从空中俯瞰,似...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 11月27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山东队3:0战胜江苏队夺得冠军...
“千年药乡”甘肃陇西:中药材交... 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正在选购中药材。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与药农沟通议...
江西靖安:民众畅享冰雪运动 1月11日,江西靖安国际滑雪场,游客在进行单板滑雪。进入寒冬腊月,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国际滑雪场吸引众...
重庆永川:千灯璀璨夺目 “点亮... 图为永川区松溉古镇街道的鱼形灯饰。张潆丹 摄图为游客在永川区松溉古镇游玩。张潆丹 摄 图为游客在永川...
低空经济催生“飞手”热:走进河... 图为学员正在进行地面战训练。陈康 摄图为学员正在进行飞行练习。陈康 摄图为培训教练指导学员正确使用无...
贵州毕节:2000米“冻”出别...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