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5日电(魏晨曦)近日,中国—东盟中心携手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引领未来中国—东盟关系:挑战与机遇”高端智库研讨会。
2025年是东盟共同体成立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马来西亚2025年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及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
此次研讨会意在汇集双方学术和外交界的宝贵意见,积极应对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丰富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成果,推动双方关系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
多名政要、专家建言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印度尼西亚前外长哈桑、菲律宾外交学院院长费尔南德斯、缅甸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执行委员会成员吴廷林、越南外交学院高级顾问阮武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徐步、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等东盟国家和中方近20位知名学者和重要智库负责人应邀参会。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及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代表等60余名嘉宾与会。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大使、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诺曼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史忠俊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动荡变革,中国和东盟作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双引擎”,双方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双方智库搭建交流与合作桥梁,把脉当前形势下中国东盟关系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史忠俊说。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诺曼表示,当前东盟中国关系蓬勃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与协作,确保双边合作行稳致远。
刘劲松还称,作为“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中国和东盟理应也能够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为各自发展和地区长期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为全球治理带来正能量。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围绕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内外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
多名专家就深化双方战略沟通、增进互信共赢、强化区域产供链合作、实现地区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广泛分享看法,并就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经贸投资等务实合作,拓展绿色经济、数字转型、蓝色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以及密切人文交流等提出多项建议。
2014年以来,中国同东盟共同举办了文化交流年、海洋合作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媒体交流年、数字经济合作年、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等主题年活动。
本次研讨会结束后,与会学者及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近距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新中国发展成就。
中国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2月23日,广西与老挝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仪式在万象举行。该项目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首个人工智能合作创新平台,充分彰显两国深化智能领域协作的坚定共识与高效执行力。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持续深化合作,在科技、经贸与人文等领域硕果累累。
经济上,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双方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对象。截至目前,双方结成241对友好城市。
在国际地区事务上,双方协调与配合进一步加强。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双方在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合组织等合作机制中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启对话进程。经过30多年共同努力,双方政治互信明显增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双方都认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一组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