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创始人
2024-12-06 15:19:46
0

  中新社宁波12月6日电 题:“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作者 王梦瑶 钱晨菲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肉质细嫩、鱼身金黄的大黄鱼是江浙人宴席上的重头菜。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村民手中,这一条条鲜活游动的大黄鱼也是实实在在的“黄金鱼”。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来到高泥村,这里是浙江省网箱养殖(黄鱼)第一村,又被称为“浙东黄金港湾”,全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有3000余亩,黄鱼年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下同),村民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0万元。

高泥村网箱养殖基地。 钱晨菲  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泥村第一批养鱼人去福建学习养殖闽粤东族大黄鱼,用铁丝、柴油桶自己拼凑出了第一个网箱,但闽粤东族大黄鱼抗低温能力较低,1999年的一场寒潮让养鱼户们损失惨重。

  痛则思变。1997年,高泥村引进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在渔业部门牵头下,开始选育适合本地的传统鱼种——岱衢族大黄鱼。

  “岱衢族鱼本来都要灭绝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根兴表示,由于过度捕捞,当初寻找种鱼时岱衢族大黄鱼已经很少见。而且野生大黄鱼野性极强,在水泥池子里会胡乱冲撞,损失率极高。

  最后捕到的100多条鱼,只存活了4条。“如果这4条全是雄的或者全是雌的,就没办法了,还好有一条是雄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顺顺说,为了养活这4条“宝贝鱼”,当时还额外多花1000元找专人负责看护,负责给它们“开小灶”。

  就这样,靠着这4条鱼,公司第一年育种一万多尾,随后慢慢变大,越来越多。2002年,第一批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在高泥村投放,随后在苗种的不断更新迭代下,高泥村建成了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打造了全市最大黄鱼养殖基地。

  同时,通过对黄鱼养殖网箱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新型网箱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极大保证了海上养殖的安全性。在网箱改造升级过程中,养殖空间削减20%,鱼苗成活率提高了15%,网箱利润从200元/平方米提高至600元/平方米。

12月5日,养殖户在捕捞黄鱼。 钱晨菲  摄

  “鱼越养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外形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比起父亲那一辈,我的养鱼收入已经翻了十倍不止。”高泥村网箱养殖户乐海勇说。(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三个新泊位投... 12月31日,广西北海国际客运港5、6、7号泊位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北海至涠洲岛航线高速客船泊位不足...
航拍西安文化新地标长安书院 12月17日,陕西西安,长安书院正在建设中。作为西安文化新地标的长安书院位于灞河西岸,从空中俯瞰,似...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 11月27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女子排球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山东队3:0战胜江苏队夺得冠军...
“千年药乡”甘肃陇西:中药材交... 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正在选购中药材。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图为中药材交易市场内顾客与药农沟通议...
江西靖安:民众畅享冰雪运动 1月11日,江西靖安国际滑雪场,游客在进行单板滑雪。进入寒冬腊月,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国际滑雪场吸引众...
重庆永川:千灯璀璨夺目 “点亮... 图为永川区松溉古镇街道的鱼形灯饰。张潆丹 摄图为游客在永川区松溉古镇游玩。张潆丹 摄 图为游客在永川...
低空经济催生“飞手”热:走进河... 图为学员正在进行地面战训练。陈康 摄图为学员正在进行飞行练习。陈康 摄图为培训教练指导学员正确使用无...
贵州毕节:2000米“冻”出别...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雪后的雾岭红高山茶园,银装素裹。罗大富 摄 图为...
米奇、米妮身穿新年盛装全新亮相... 图为:米妮携手艺人丁禹兮走上T台。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国农历新年即将来临,1月8日,米奇、米妮...